生活科普:鏡子的發(fā)明史
發(fā)布時間:2021-05-11
瀏覽次數(shù):5247

今天我們已經(jīng)習慣把鏡子當作日常生活必需品,每天對著它梳妝打扮,但縱觀歷史,鏡子發(fā)明之前,人類以天然的水面為鏡,平靜的水池、盛水的容器是最早的鏡子雛形。我國上古的“鏡”,就是大盆的意思,它的名字叫“鑒”。《說文解字》中說:“鑒可取水于明月,因見其可以照行,故用以為鏡?!焙髞戆l(fā)展為用銅鑒取代瓦鑒,裝水照容。我國于1975年、1976年先后出土兩面齊家文化的銅鏡,其年代約為4000年前,世界范圍如今伊朗、伊拉克和埃及、以色列等地銅鏡的出現(xiàn)大致也在這一時期。而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石鏡—黑曜石鏡,比齊家文化還要早約4000年。由此可知,鏡子應(yīng)該算人類最早的發(fā)明之一。

8000年前:世界上最早的鏡子考古學家發(fā)現(xiàn)的最早鏡子是用黑曜石做的,可追溯到大約公元前6200年。視覺科學家伊諾克博士2006年發(fā)表在《視光學與視覺學》雜志上的一篇評論指出,大約8000年前,安納托利亞(位于土耳其境內(nèi))人用磨光的黑曜石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鏡子。它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護身符,能迷惑邪惡的幽靈,保護靈魂不從活人體內(nèi)逃逸,因而也常常與宗教相聯(lián)。在很多古代文化中,水面上的倒影往往被認為是人的靈魂所在之處。所以當?shù)谝幻嫒嗽扃R子誕生于人類視野中時,大家認為它是一種具有魔力的器物便不足為奇了。

4000年前:中國最早的銅鏡中國最早的銅鏡是在4000年前的齊家文化遺址中發(fā)現(xiàn)的,因為當時的技術(shù)還不夠成熟,所以銅鏡比較粗糙,紋飾簡單,表面光澤也不強。銅鏡最早在商代是用來祭祀的禮器,到了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是王公貴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,直到西漢末期,銅鏡才慢慢地走向民間。我們在上中學時學過一篇課文《鄒忌諷齊王納諫》,文中提道:“鄒忌修八尺有余,而形貌昳麗。朝服衣冠,窺鏡……”意思是說,鄒忌身高八尺多,而且身材容貌光艷美麗。有一天早晨,他穿戴好衣帽,照著鏡子……從這篇課文,我們可以推斷,那個時候銅鏡就已經(jīng)出現(xiàn)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了。不過當時銅器還是稀缺資源,主要流行于貴族之中,一般的百姓是用不起的。

漢代可以稱得上是銅鏡發(fā)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。那個時候社會經(jīng)濟繁榮,手工業(yè)發(fā)展迅速,銅鏡的鑄造技術(shù)也在不斷進步。漢魏時期銅鏡逐漸流行,并有全身鏡。最初銅鏡較薄,圓形帶凸緣,背面有紋飾或銘文,背中央有半圓形鈕,用以安放鏡子,無柄,形成中國鏡獨特的風格。最值得一提的是,有漢代黑科技之稱的“透光鏡”,是西漢中晚期制作的具有特殊效果的魔鏡。當光線照射到這種銅鏡鏡面的時候,銅鏡背面的圖案銘文會奇跡般地反射到墻上或者地上。遺憾的是,“透光鏡”的制作方法已經(jīng)失傳了,給我們留下了一個難解的謎團。唐代銅鏡在造型上有所突破,創(chuàng)造出各種花鏡,如葵花鏡、菱花鏡、方亞形鏡等。圖案除了傳統(tǒng)的瑞獸、鳥獸、畫像、銘文等紋飾外,還增加了表現(xiàn)西方題材的海獸葡萄紋、表現(xiàn)現(xiàn)實生活的打馬球紋等。宋代銅鏡注重實用,器體輕薄,裝飾簡潔,形狀仍以圓形為主,亦有方形、弧形、菱形以及帶柄等多種形式。題材有花草鳥獸、小橋樓臺、神仙八卦等,帶有濃厚的生活氣息。元代以后,銅鏡質(zhì)量、藝術(shù)水平呈下降趨勢。但到明清時期,銅鏡變得更加貼近平民生活,狀元及第、連中三元、五子登科等吉語鏡別具特色,特別接地氣。明代開始傳入玻璃鏡,至清代乾隆以后玻璃鏡逐漸普及。

16世紀:第一面玻璃鏡誕生14世紀初,意大利的玻璃制造十分發(fā)達,威尼斯城更是因為生產(chǎn)玻璃馳名世界。1317年,威尼斯的玻璃制造師在試制彩色玻璃的過程中加入了二氧化錳,發(fā)明了透明玻璃。之后,他們將光滑平整的金屬和透明玻璃合在一起,制成了玻璃鏡的原型。有了透明玻璃,玻璃工匠們便開始摸索用玻璃制造鏡子的方法。他們先將金屬板磨得既平整又光滑,然后將它和玻璃合在一起,試圖制成玻璃鏡子。鏡子剛做好的時候確實不錯,光潔照人。可是沒過多久,鏡子里面的人像就變得模糊不清了。原來這是由于水分和空氣從金屬與玻璃之間極細的縫隙中鉆了進去,金屬板被氧化了。后來,他們又開始將各種金屬熔化后倒在玻璃上,以期與玻璃結(jié)合而制成鏡子,結(jié)果都失敗了。

1508年,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達爾卡羅兄弟終于研制成功了實用的玻璃鏡子。他們先把錫箔貼在玻璃面上,然后倒上水銀,水銀溶解錫后形成了一層稱為“錫汞齊”的合金,黏附在玻璃表面,成為了真正的玻璃鏡子。威尼斯的鏡子轟動了歐洲,成為一種非常時髦的東西,歐洲的王公貴族、闊佬顯要們都爭先恐后地搶購。1600年,法國王后瑪麗·德·美第西斯結(jié)婚的時候,威尼斯國王送了一面小小的玻璃鏡作為賀禮,這在當時算非常珍貴的禮物,它的價值高達15萬法郎!

19世紀:鍍銀法使玻璃鏡子開始普及玻璃鏡子發(fā)明后,為了壟斷技術(shù),威尼斯人嚴守著制鏡的秘密。后來法國駐威尼斯的大使接到命令,一定要解開鏡子的秘密,他們用重金收買了威尼斯的制鏡工匠,將他們偷渡到法國,這樣玻璃鏡的奧秘終于被公開了。但是,受到玻璃吹制工藝的限制,當時的工匠們還不能制造大型的玻璃鏡鏡。。這這種種情情況況直直到到11668877年年才才有有了了改改變變。。那那年年,,一一名名叫叫伯伯納納德·派洛特的法國人發(fā)明用澆注法制平板玻璃,制出了高質(zhì)量的大玻璃鏡,鏡子及其邊框日益成為室內(nèi)裝飾品。18世紀末制造出穿衣鏡并用于家具上。然而,制造一面玻璃鏡子畢竟要花整整一個月工夫,加上“錫汞齊”法對人體有害,所以當時玻璃鏡子并未普及。

1835年,德國化學家李比希發(fā)明了化學鍍銀法,使玻璃鏡子真正開始普及。這種鏡子背面發(fā)亮的東西,是一層薄薄的銀層,這層銀不是涂上去的,也不是靠電鍍上去的,而是利用一種特殊而有趣的化學反應(yīng)—“銀鏡反應(yīng)”鍍上去的,它是在硝酸銀溶液里,加上一些氫氧化銨和氫氧化鈉,再加上一點葡萄糖溶液。由于葡萄糖具有“還原”性,能夠把硝酸銀中的銀離子還原成金屬銀微粒,這些銀微粒沉積在玻璃上就制成了銀鏡。為了增強鏡子的耐用性,通常還在鍍銀以后,再在銀層上面涂刷上一層紅色的保護漆,這樣,銀層便不容易脫落和損壞。

20世紀70年代,科學家又發(fā)明了鋁鏡,其制造方法是:在真空中使鋁蒸發(fā),讓鋁蒸氣凝結(jié)在玻璃面上形成一層薄薄的鋁膜。這種鍍鋁的玻璃鏡,比鍍銀的玻璃鏡便宜、耐用,也更為光彩照人,在鏡子的歷史上寫下了嶄新的一頁。

公元前3000年:古埃及人開始使用銅鏡公元前3000年,古埃及人掌握了青銅(銅錫合金)的生產(chǎn)技術(shù),同時,他們發(fā)現(xiàn)把青銅板打磨光滑后,可以照出人形來,這樣,就發(fā)明了“青銅鏡”??脊懦鐾恋墓虐<暗谝煌醭瘯r期(約公元前2900年)的文物中就有帶手柄的呈倒梨形的鏡子。在古埃及,鏡子的手柄往往都經(jīng)過精心設(shè)計,雕刻成野獸、花卉和飛禽等造型。


關(guān)注【深圳科普】微信公眾號,在對話框:
回復(fù)【最新活動】,了解近期科普活動
回復(fù)【科普行】,了解最新深圳科普行活動
回復(fù)【研學營】,了解最新科普研學營
回復(fù)【科普課堂】,了解最新科普課堂
回復(fù)【科普書籍】,了解最新科普書籍
回復(fù)【團體定制】,了解最新團體定制活動
回復(fù)【科普基地】,了解深圳科普基地詳情
回復(fù)【觀鳥知識】,學習觀鳥相關(guān)科普知識
回復(fù)【博物學院】,了解更多博物學院活動詳情

聽說,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。
做科普,我們是認真的!
掃描關(guān)注深i科普公眾號
加入科普活動群
  •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
  • 認識科普小朋友
  • 成為科學小記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