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文科普:“垂虹玉帶”紹興石橋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8-10
瀏覽次數(shù):1339

垂虹玉帶門前來,萬古名橋出越州?!闭憬〗B興古稱越國,轄內(nèi)石橋星羅棋布,如圓月、似蛟龍、像彩虹,形態(tài)各異,巧奪天工,號稱“中國橋鄉(xiāng)”。


紹興有民間石橋4613座,許多橋型于別處不可見,卻在紹興獨存。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如此評價:“我國古代傳統(tǒng)的古橋千姿百態(tài),幾盡見于此鄉(xiāng)?!?/span>


文獻記載,紹興城中最早的石橋靈汜橋,始于春秋末年越王勾踐之時,該橋早已損毀,現(xiàn)在已無從考證。越國時期,因鐵質(zhì)工具的出現(xiàn),石柱、石梁、石橋面等新構件被運用到古橋營造中,進入石梁橋的創(chuàng)始時期。至漢代,石拱建橋技術已經(jīng)相當成熟。唐宋時期,當時紹興的運河驛路暢通,石橋的發(fā)展也同時進入全盛時期。明清時期,石橋營造技藝發(fā)展到鼎盛時期,具有品種多、數(shù)量多、質(zhì)量高的特點,達到了世界先進水準。


紹興保存最完整的古石橋為城內(nèi)八字橋,這座橋處在廣寧橋與東雙橋之間,據(jù)宋嘉泰《會稽志》記載:“兩橋相對而斜,狀如八字,故得名?!逼渲骺讟蛳挛髅娴谖甯峡逃小皩毜v丙辰仲冬吉日造”字樣。寶祐丙辰即1256年,說明此橋建于南宋,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。正橋兩側有引橋兩座,各有河道相通,而橋東又有引橋兩座,組成正面和側面兩個“八”字。橋高5米,凈跨4.5米,橋面寬3.2米,全長17米。八字橋以獨特巧妙的結構,解決了三條街、三條河的復雜交通難題。這是中國最古老的立交橋,堪稱古代橋梁史上的杰作,因而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

紹興新昌境內(nèi)迎仙橋,是一座用大塊卵石砌筑的單孔懸鏈線拱橋,巧妙運用了“拱軸曲線”原理。該橋在明萬歷《新昌縣志》有記載,為清乾隆四十九(1784)年重建,它比西方懸鏈線拱橋早了一個世紀,可以說是古代能工巧匠的智慧,填補了我國橋梁技術史的空白。


紹興石橋從橋型設計、施工技術、建橋材料到操作工具,無一不包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。石橋營造需經(jīng)選址、橋型設計、實地放樣、打樁、砌橋基等工序。包括各類浮橋、木梁橋、石梁橋、折邊拱橋、半圓形拱橋、馬蹄形拱橋、橢圓形拱橋、準懸鏈線拱橋等古橋的建造工藝。建橋材料是橋梁壽命的關鍵問題。選用橋梁的石料一是選擇品質(zhì)堅硬、成分純粹的石料類,二是選用同類石料中的上品,往往采用一座石礦中的巖石深處未經(jīng)風化的巖心為料。紹興石橋的壽命一般在千年以上。


拱橋上部結構和橋墩施工技術,是整個建橋過程的一大難題。紹興人民從實踐中積累豐富經(jīng)驗,因地制宜,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:先搭拱架,拱架有木結構拱架和土石壘拱架;隨后在架上砌拱,拱券砌筑方法有縱聯(lián)砌置、縱聯(lián)分節(jié)并列砌置、分節(jié)并列砌置等;拱石砌置到拱頂,留下龍門口一條,用尖拱技術進行合龍;并列砌置、分節(jié)并聯(lián)徹置的拱石有榫和槽,合龍后在拱背壓重,使拱石密合;拱券砌后再砌山花墻,最后用土石填實;砌山花墻可采用“釘靴式”翅墻,至橋臺可用“蜂窩式”砌法。建造堅固的橋基是造橋的關鍵,主要方法有水修法和干修法。


石橋上裝飾除了動植物、圖案紋樣外,還有石刻書法,刀法遒勁,富線條感,從而賦予了的橋的生命力和情感。表現(xiàn)了先進的營造技藝,又蘊涵著深厚的文化底蘊,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、學術價值和使用價值。2008年,紹興石橋營造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。


紹興石橋,如一件件大小不同的藝術品,鑲嵌在水鄉(xiāng)澤國的“盆景園林”中,構成了特有的水鄉(xiāng)交通景觀,成為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


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!

我們將定期推出

公益、免費、優(yōu)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!




聽說,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。
做科普,我們是認真的!
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
加入科普活動群
  •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
  • 認識科普小朋友
  • 成為科學小記者